公視國際頻道爭議中那些沒說清楚的事(完結篇)

魏玓 AdiWei
5 min readAug 8, 2020

--

文/魏玓

最後(真的是最後啦),寫了三篇這麼多,好像還是應該對整個公視的問題做點小結,也算是系列文章的總結。畢竟,這次的爭議只是一個單一事件,從這個事件看整個台灣公視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當然,這裡還是只能簡要申論(這篇文章不能再長下去了哈哈)。

公共媒體對台灣社會來說是個陌生的東西,我們對於公視的想像、設計和落實,不得不參考外國案例。然而台灣的公視和歐洲、日、韓的公視發展脈絡有很大差異,公視成立二十多年來台灣在政治、社會和傳播環境方面的變遷也是獨一無二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到一個適當的發展策略,確實是個難題,也沒有簡單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應該把一個公共媒體的理想建築在真空中蓋好之後,才放到台灣的土地上,它就會是一個理想的公共媒體(必須承認,我自己也曾經這樣想過)。萬一它沒成功──這是目前的狀況──我們就很難在現實中把它修好,更可能只是拆東牆補西牆。

一個能夠適當履行其公共服務任務的公共媒體,只能在現實的土地上,面對各種在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慢慢地蓋出來,所以這需要時間,也有階段性,更需要務實且彈性的策略。

所以,讓我們再度回到根本。公共媒體的任務,就是為公眾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在歐洲,由於公共服務的概念已經在歷史文化中形成,在社會中深植,他們跳過了這個階段,進入更實作的、具體的階段。但是在台灣,我們如果也跳過這個階段,便會行不通。要好好談這件事情,很複雜也很龐大,但我們用個比較簡化的說法。

公視為了服務公眾而生,但是如果我們的公眾並不覺得他們需要公視呢?沒錯,公視從成立至今做了不少好節目,但是光靠一些得獎、有口碑的節目,並不能因此讓廣泛的公眾就覺得,公視不可或缺,更不會覺得,公視是屬於我們大家的──那只是一個會做得獎節目的電視頻道而已──對很多人來說是這樣的。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需要用政府預算去支持這樣的一個電視頻道呢?為什麼公視和一些學者一直說公視預算不夠呢?我覺得還有很多事情也需要政府預算啊?為什麼要給公視50億呢?我連一年給它9億都覺得很多了呢!

公視和部分支持者相信,只要持續做好節目,就會讓更多民眾改觀,認為這是「我們的」電視,所以公視值得更大的投資,因為投資公視就是在投資我們,投資我們的下一代,投資台灣。這個推演,很動人,但也很殘酷,因為二十多年來,並沒有真正發生。也就是因為沒有發生,所以公視對主政者來說,向來也就是一個如雞肋般的存在,喊破喉嚨,預算還是不會增加,公視法修法還是一躺十年,因為沒有公眾的壓力,對他們來說,公視也不值得投資(說他們沒有遠見,其實也是沒用,因為在台灣的政治現實裡,他們的考量,很實際,也很合理)。

沒有資源,就做不了大事,做不了大事,就獲不得民心,獲不得民心,政府就更不鳥你,也就更懶得給你資源。

於是,公視發展陷入了一個困局。

正視困局,然後思考如何有效打破

我前面說,如果能拿到50億,對公視來說很重要。但我沒說完。因為如果沒有改變這個困局,50億花完(而且沒有損及公視的獨立自主),公視還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公視,仍然不會是「我們大家的」公視,公視不會有下一個50億的。

除非,我們充分認識台灣公視的處境和問題根源,並且改變公視發展的心態,建立準確和階段性的目標。

現階段台灣公視的目標,就是:讓所有公眾(至少是絕大部分)覺得公視不可或缺,公視是「我們的公視」,公視值得我們投資。這絕不是過去幾年公視在做的「小額捐款」,在還沒有真正改變民眾對公視的態度之前,小額捐款都只是在做善事,公視自我矮化成了弱勢團體。

這是一個以觀念改造為目標的工作,但當然不是一個「只在觀念上推動」的工作。相反地,這項工作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去做,讓民眾真正「有感」。一旦民眾改變了他們對公視的態度,比政府和政黨更早一步認為公視值得投資,必須投資,才有可能給政黨和政府帶來壓力,也才有可能打破長久以來困局,讓公視發展真的進入良性循環。

做好節目當然一定還是策略之一,但不會是唯一和最有效的方法,而且所謂的「好」節目標準,也應該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進行調整。例如,比現有商業媒體的內容更好,恐怕是不夠的,還得跟他們不一樣,更貼近民眾的需求才行。我認為,現階段的公視,不應該把自己當成公共媒體,而應該把自己當成創造和改變公共媒體文化的推進器或是槓桿。

至於董事會方面,現階段的公視董事會,不該是社會賢達,也不該是社會群體代表,而應該是可以協助公視完成此一階段性任務的專家。他們不該只是監督者,更不該是道德或意識形態的捍衛者,他們應該負責進入社會,連結民眾,把公視推出去,把民眾意見和需求帶進來。尤其是董事長,他不需要一定是媒體專家,但他一定要很懂怎麼跟民眾溝通,能夠接地氣,代表公視,讓大家相信,公視真的很重要,公視是你我的媒體。基於這個想法,我支持董事改為有給職,至少階段性的。

要達到這個目標的具體工作有哪些,真的需要另外好好討論。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公視(包括董事會和經營主管們)應該要正視和認清自己的階段性任務,並把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是公視唯一操之在我,也是最有可能突破困局的關鍵;也唯有如此,才不必受制於政府和立法院到底想把公視法修法拖多久,或是政府想要給多少錢或怎麼給。化被動為主動,路才開得出來。(系列完)

--

--

魏玓 AdiWei
魏玓 AdiWei

Written by 魏玓 AdiWei

傳播是專業,影視是興趣,寫作是生活。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