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玓
在2013年宮崎駿和高畑勳分別完成了他們的顛峰之作後,一位宣布退休,一位五年後離世,吉卜力一直在尋找新的方向,但就像是迷了路。
《安雅與魔女》是吉卜力第一部3D電腦畫風的動畫長片,當初要推出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都是:「這種畫風還能算是吉卜力嗎?」
確實,之前宮崎駿和高畑勳面對迪士尼/皮克斯的3D動畫浪潮衝擊,仍堅持下來的2D手繪風格,就這樣要放棄了嗎?不免讓人覺得遺憾。
然而,做為吉卜力第二代中堅主力的宮崎駿之子宮崎吾郎願意做這樣的嘗試,我覺得還是要給他一點支持和鼓勵。創新總是困難的,尤其是吉卜力已經在全球觀眾心中累積了如此高的地位,與如此深的印象,要創新的難度更高。他不能只是活在父親的餘蔭之下,走出不同道路的勇氣,值得讚賞。
不過創新的成果最終還是要見真章。
3D畫風的部份,我覺得沒有問題,執行的非常成功,宮崎駿向來對於場景和物件仔細雕琢的功夫,通過3D電腦技術,也還是有很不錯的繼承和發揮,甚至超越美式3D動畫的水準。人物的部份,雖然看了不大習慣,但還不致於影響觀賞時的投入。
重點來了。說穿了,不管形式再怎麼改變,一部電影的故事好不好看,還是最重要的。《安雅與魔女》的故事缺乏戲劇起伏,角色設計凌亂分散。片中是有一些零星有趣的梗,但整個看完卻有點不知所云。
電影似乎是想表達一個主旨,就是如果想要控制人心,其實靠人類自己的能力(自信、勇敢、策略等),比魔法來得更有效。這個主旨,倒也不能說「『不』吉卜力」,但是利用故事情節來表達這個主旨的任務上,卻顯然是失敗的。
簡單地說,安雅其實並沒有在體認自己能力的過程中,碰到什麼樣真正的阻礙或挑戰,讓觀眾跟著她克服困境。另外,這樣的能力與成長過程,也跟一開始和最後出場的母親沒有建立起適當的關聯(那個母親角色的設定照理講應該要很有戲啊~),造成了故事主軸的破碎與模糊。
宮崎吾郎若是要挑戰創新,走出吉卜力的新路,光靠3D畫風的形式是不夠的。不僅故事本身還是要繼續下功夫(其實之前的《地海戰記》和《來自紅花坂》也是有一樣的問題),也還是需要讓故事跟形式有效的結合。當初《玩具總動員》開3D先河,不管怎麼說,玩具世界和玩具視角的這個敘事概念,跟3D畫風確實是一個合理的、有意義的結合,這一點還是要給皮克斯肯定的。
據說年邁老爸宮崎駿還是復出了(還是看不下去了?),新片正在製作中。雖然很讓人期待,但也不由得想到,宮崎駿還能再畫幾部?棒子有一天還是得交出去吧,吉卜力的未來,讓人不大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