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趨勢尚未明朗,不過這段時間以來,台灣防疫團隊和醫療人員的表現,有目共睹,輿論也多所肯定。
我想這是毫無疑問的。尤其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沒有公開曝光,我們大多不曉得他們的面容,但我想全體台灣人民都會感念他們在高風險環境下,為國人的健康安全的無私付出。
錦上添花就到此為止。
在這一片感恩聲中,我倒是想特別向所有的新聞工作者致上敬意和鼓勵,他們是這波防疫之中,值得我們感謝但最被忽略的群體之一。
當然這裡有兩個前提要說,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媒體新聞品質大體上是在下降,一般公眾對新聞記者的觀感大多不佳,批評多讚譽少,確實其來有自。其次,這次疫情的報導,聳動、臆測、偏頗、歧視弱勢等老毛病,依然可以在很多媒體的新聞上看到,特別是沉痾已久的有線電視新聞台,以及部分網路新聞媒體。
不過這些都不能抹煞一個事實,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優質的新聞和資訊,而正是這群新聞工作者努力貢獻的。
我們每次看疾控中心的直播,關心最新疫情發展,焦點總是在政府官員,甚至也有人注意到部長身後的手語翻譯員(他們當然值得我們的感謝!),但是大部分人大概很少注意到台下的那群記者們。
老實說,他們也都是在高風險環境中工作。記者原本就是必須頻繁接觸各種人事物的職業,即便是不在疫情相關路線的記者,或者負責路線多少可以改由遠距進行的記者,還有一大群編譯和編輯們,也因為疫情的關係,新聞壓力變得比平常更大,抵抗力當然也就有可能下降(就算是我們覺得過於聳動誇大的媒體,他們的記者也是一樣辛勞,畢竟整體媒體問題的責任不能全歸給個別記者)。
另一方面,全民防疫總動員,政府的各種措施都需要人民的配合,在這種氣氛下,原本新聞媒體的監督功能,有時竟顯得「不合時宜」。據我所知,防疫的記者會場合,無論是公開或私下,都有記者的提問被政府官員以專業或公益為理由駁回。如果新聞中對防疫措施有所質疑或批判,也常常因此免不了招來「網友」的反對,認為這些記者或媒體不懂共體時艱,「不夠專業」的批評老調也就不假思索地再次用上(當然,我們相信確實一定會有不夠專業的記者,但不能一竿子打翻另外更多專業認真的記者)。
讓我舉個例子。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發生福克蘭群島戰爭,雙方交戰火熱之際,英國柴契爾政府與英國廣播協會BBC也出現了內部矛盾。由於BBC自己能夠對戰爭狀況與事實進行採訪和查證,有時報導內容與政府公布不同,甚至連死傷人數都有出入;這讓英國政府非常不爽,認為國家正在進行戰爭,媒體竟然和政府不同調,因此多方為難BBC。但是BBC仍堅持報導事實,並對政府進行監督和該有的批評。戰爭結束了,英國名義上是打勝了,但BBC贏得公眾更實質的信任和支持。
媒體要這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知易行難。另一方面,英國媒體生態脈絡與我們大不相同,軍事戰爭和防疫戰爭也不能完全比擬。況且,我們都能夠接受,當前的病毒是新的,疫情也是新的,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做法必須彈性調整,但這都不能改變一個民主國家的重要原則:沒有完全不出錯、也沒有完全不需要監督的政府,而這個艱難的任務只能交給新聞工作者。唯有盡責的新聞媒體,我們的防疫工作才會做得更好。
讓我們一起向也在為防疫盡力扮演好自己角色的新聞工作者們說聲:「你們也辛苦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