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距離」 — — 《我們與惡的距離》總評(下)

魏玓 AdiWei
5 min readOct 8, 2019

--

(續上集)

但是不同於宋喬安在兩面人生中的矛盾張力最終能夠統一於她的人生和命運,王赦的兩面人生的關係卻始終只是曖昧模糊。簡單地說,他在律師工作的那個人生中,跟他在家庭領域中沒有對比,而是一樣溫暖,一樣體貼。兩個人生之間不像宋喬安那樣充滿張力,以至於他在律師工作上的堅持顯得沒有充分的道理,有點空虛,有點卡卡,而且跟他揭露過去差點學壞的身世也有點兜不起來。如果說宋喬安的人生是在矛盾中的統一(也因而令人感動),王赦的人生就缺乏那種辯證統一性而變得死板(感動是有,但有點破碎)。

我總是想,如果王赦可以在公共場域表現多一點自負固執,或英雄氣慨,或不近人情……只要多那麼一些矛盾下的產物,而不是一貫的溫良恭儉讓,那麼不僅這個角色的層次性和豐富性可以提高,之後的轉折、崩潰和再轉折將會更強烈也會更有說服力(順道一提,轉而幫黑道打官司的這個設定讓人覺得太過理所當然了,也可以算是劇本小疏失之一)。

在這樣的角色塑造缺陷下,吳慷仁的表現大打折扣,也就可以預期。我們看到他在私下溫情的部分,表演還是那麼精彩到位(那場在老婆丁美媚面前崩潰的哭戲,讓人跟著淚崩),但是在其他時候,我感覺他正是抓不太到「人權律師」、「正義鬥士」的那個味道。這並非說人權律師有什麼固定的樣子,而是他抓不太到那個正義使者與溫情男子之間的矛盾與張力(有幾次他在跟其他角色辯論理念時,讓人覺得他自己好像都沒有被完全說服,多少有點硬背台詞的感覺 — — 雖然你不得不承認真的好會背啊)。

再說劉昭國。一言以敝之,劉昭國這個角色是為了宋喬安而存在的。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襯托宋喬安的魅力,也為了輔助宋喬安的轉變。可不是嗎?他一出場要不就是負責跟宋喬安吵架,要不就是幫助宋喬安獲得解脫,至於他本人呢?他對於新聞、犯罪、家庭的理念,如果抽掉跟宋喬安的對比,剩下的還有什麼呢?觀眾又會對他怎麼變成現在的樣子有興趣了解嗎?溫昇豪演得支離破碎,因為角色本身也是支離破碎。如果你有看典禮轉播,一定有發現,當台上宣布他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時,溫昇豪一臉驚訝,真真確確。

最後,既然提到男配角獎,應該還要討論一下演出應思聰的林哲熹吧。但這個角色跟導演特別有關係,我們就在下一節說吧!

「得獎」與「不得獎」之間的距離:關於導演和整部劇

看完整部劇的時候,我就對林君陽在導演部分的表現有點保留,之所以在典禮前預測他的得獎機率是50%,只是因為我想編劇和演員們的卓越表現終究還是有可能將他拱上去,而果然也發生了。

但究竟導演缺點在哪?簡單地說,當你的劇本、演員和劇組(我認為整體而言各個技術面向的表現都在水準之上,美術和造型設計尤其傑出!只可惜沒有得獎)的表現和能力都接近滿分的時候,導演應該要夠幫他們把不足的部分補起來,甚至讓他們的優點持續加分。例如前面提到的,劇本結構的問題、角色塑造的問題、演員表演的問題等等。當然,拍攝過程中說不定導演已經將整個情況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但就結果來看,導演並沒有很突出的個別發揮,頂多只是讓演員和劇組正常發揮。

我就用林哲熹飾演的應思聰來當例子(有趣的是,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一個年輕導演)。飾演精神障礙或疾病角色的演員們,經常會有「演太用力」或「過度揣摩」的傾向,即使在年輕一輩演員中演技天花板值得期待的林哲熹也不例外。這個時候,導演就很重要了。但同樣的,就結果來看,林君陽不僅在表演方面沒有調和節制林哲熹,甚至在場面調度上強化了思覺失調症(也就是俗稱精神分裂症)的某種刻板印象,包括過度頻繁利用後製效果來表達某位監製對應思聰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創傷。

我看得出來林哲熹非常努力,這已經很不容易,只是最後呈現出來的卻是比較制式化的精神疾病者樣貌(也就是那個讓人覺得經常過度用力的那個樣子),或許這也是最後他並沒有獲得評審青睞的原因(但至於溫昇豪得獎的原因是什麼就更令人費疑猜了哈~)。

回到《與惡》的整體。得到今年度的最佳戲劇節目獎,其實很合理,因為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在水準之上,部分項目甚至超水準。就理性標準的分析和評估,我覺得整部劇還是沈重了些,訊息濃度過量了些,戲劇的本質就犧牲了些。簡單地說,雖然還是很好看,但應該可以更好看。

這就讓我想到,如果這是問題,那到底應該還不是在劇組身上。畢竟,台灣的劇集產量還是偏少,資源還是非常有限,好不容易出來一部有血有肉又好看的劇,製作方很可能會覺得就要好好把握這一次把想傳達的東西都放進去。要是台灣每年可以製作個……不用多,就每年五部跟《與惡》差不多規模和品質的劇,那麼在這樣規模經濟支持下,劇組的壓力減輕,嘗試不同說故事方法的機會增加,演員、編劇、導演都可以有更多練習,那麼這種高濃度的模式,或許就可以化解。不過,如果這條道路還是只能依賴HBO的投資,那台劇與正常環境的距離,就始終是那麼遙遠了。

--

--

魏玓 AdiWei

傳播是專業,影視是興趣,寫作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