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來的嬌豔楓葉?關於〈楓葉情〉的一些往事

魏玓 AdiWei
Oct 15, 2017

文/魏玓

前一陣子不經意地在收音機裡聽主持人說要應景,放放跟秋天有關的經典國語歌曲,然後就聽到了1976年由鳳飛飛演唱的〈楓葉情〉(話說,台灣流行歌曲中有關秋天和楓葉的歌真的不少,值得好好分析一下)。

〈楓葉情〉是當時上映的同名電影主題曲,據說這張專期賣了70萬張,電影也很火紅。其實我對這部電影和這首歌當時流行的狀況沒有任何印象,可是那個旋律我記得一清二楚,收音機一放出來我就可以跟著唱,更不用說副歌的部份可以一字不漏地唱出來。

這首歌作詞的林煌坤寫過鳳飛飛的成名曲〈祝你幸福〉,以及另一首名作,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在那個時代,國語歌曲要不描寫情愛,要不歌頌家國,但共同的特徵就是「詞情均溢」,不怕直白,更不怕露骨。這位先生正是其中佼佼者。

看看開頭:

一年容易又秋天 又見到楓葉一片片
你那紅紅的笑臉 要比楓葉還更嬌豔
叫我對你又愛又憐

天哪,人比花嬌也就算了,人還比楓葉嬌耶,這種比喻是不是太牽強?更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台灣常見的頂多是楓香,秋天楓紅起來也沒多紅,哪有嬌豔可言?

不過,1970年代台灣的流行歌曲和文藝電影喜歡虛構時空和某種浪漫氣氛,倒也變態成常態。可是,這樣露骨的情愛歌詞,配上另一位「同道中人」駱明道的曲,還有誇張的管弦樂+貝斯節奏襯底的編曲,纏綿程度簡直可以說是奔放到上天下海了。你聽聽,這首歌居然從第二句就火力全開。

接著,副歌部分簡直是翻雲覆雨了:

(副歌第一輪)

我們常在楓林流連流連
愛在你我心裡纏綿纏綿
一片楓葉一片情 片片都有我愛和憐
朝朝暮暮直到永遠

(副歌第二輪)

你帶給我柔情萬千萬千
我帶給你愛意無限無限
一片楓葉一片情 願你常記在心田
歲歲年年天上人間

你聽聽那「流連流連」、「纏綿纏綿」兩組複詞的部份,就一定知道我說的是怎麼個露骨法。怪的是,當時根本也沒幾歲的我(請停止猜測當時我到底幾歲,反正真的沒幾歲),竟然把這種至少也要青春期之後才能體會的濃情蜜意記在腦海裡,到現在還可以隨時按下開關,就把它唱的分毫不差,可見當時這首歌流行的洗腦威力肯定是驚天動地。

既然深層記憶被擾動了,我們就來聊聊跟〈楓葉情〉有關的幾件事情(這跟了解台灣流行影音產業發展也很有關係喔)。

先說電影吧。1970年代中期是台灣瓊瑤式文藝電影的高峰,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整個台灣都沉浸在一個巨大的粉紅泡泡之中,連當時風雨飄搖的國內外政治情勢都破壞不了。二秦二林紅遍大街小巷還不夠,更有片商跨海請來港星,例如當時已經是香港一線小生的鄧光榮參與演出。1976年的《楓葉情》就是其中一部。

美女俊男、貧富差距、父母阻撓、不治之症,再加上不知身在何方的美麗場景和誇張的運鏡與配樂,典型文藝片該有的這部片都有了。如果說前面提到的林煌坤、駱明道是流行音樂界露骨風的佼佼者,那這部電影的導演白景瑞可以說是俗爛文藝電影的大師了(其實我這些評語並不全然負面,絕大部分創作者都逃不開時代氛圍,但能夠在其中操弄自如也確實是不簡單的喔。以後有機會再來聊聊白景瑞)。

片子的製作人江日昇是當時在港台呼風喚雨的大片商,一出手就是大手筆。卡司不僅請來鄧光榮搭配林青霞和甄妮,配角們更是不含糊,包括硬底子的魏蘇、只比林青霞大五歲卻在當時就開始演媽媽一直演到1990年代「花系列」的陳莎莉、紅歌星藍毓莉,還有梁修身(梁赫群爸爸)、江明等大咖都只能演配角的配角(以上這串名字如果對你有意義,那就表示你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啦)。

當時鄧光榮「已經」30歲,演了超過40部電影,是最資深的主要演員。現在回頭看他演文藝小生,其實還是覺得怪怪的,大概是因為1980年代晚期之後他回到香港,陸續演出一些黑幫電影裡的大哥,那個形象實在太鮮明,也太適合(中年發福了的)他了。

《再戰江湖》中的鄧光榮

除了鄧光榮,林青霞和甄妮都是當時星度迅速竄升的女明星。18歲演出第一部電影就一炮而紅的林青霞,此時22歲,演藝事業已接近如日中天。同一年她還演出愛國政宣電影《八百壯士》中的女童軍楊惠敏,得到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

而跟鄧光榮一樣出身香港的甄妮,當時23歲,也是在18歲出第一張專輯就爆紅。混血兒的亮麗外表讓她很快成為演歌兩棲女星,只不過在這部片子中還是只能演女二,當林青霞的室友。

有趣的是,比起電影情節的公式老套,電影附帶的主題曲風波似乎更有戲劇性。這就要再回到甄妮。甄妮以歌手出道,主唱出演電影的主題曲似乎也是順理成章,但出資老闆(從資料上看不出來是不是江日昇本人)卻屬意當時也是人氣急速上升中的鳳飛飛來唱。最後似乎協調未果,同屬海山唱片的兩個人都唱了這首主題曲,也都出了專輯。當時就傳出兩人因此不睦,甚至牽涉到鳳媽(鳳飛飛的媽媽實質上就是鳳飛飛的經紀人)跟甄妮衝突,還有黑道介入的消息。據說連新聞局都出面要演藝圈安份點,別再鬧了。

其實要說兩人資歷,表面上差距不大。鳳飛飛跟甄妮同齡,雖然晚她一年出第一張專輯唱片,但其實鳳飛飛在台灣歌壇成名更早。也有說法指出,因為這個風波,鳳飛飛在同一年稍晚就離開海山唱片,轉簽約給歌林唱片。事隔多年,後來有媒體訪問林煌坤,他才說出當年其實是片商刻意操作「搶唱風波」,鳳飛飛和甄妮兩人並沒有真的衝突。

究竟真相是不是如林煌坤所說,似乎很難再印證。但如果屬實,顯見現今演藝圈早已見怪不怪的公關假事件操作,當時就已出現,而且操作規模和主角本人都相當大咖!另一方面,當時鳳飛飛和甄妮之間的競爭,應該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這兩位,再加上鄧麗君,是1970年代鼎立的三大女歌星,其實透露出很複雜的文化鬥爭動態,這個也值得以後再來說說)。

現在重聽這首歌,說真的,兩個人的演唱是有一些差別,但很難說誰唱得好一些。不過我覺得,如果只看鳳飛飛的作品,這首絕對不是她的傑作之一(雖然商業成績上也許可以排在前面)。不知是不是因為林煌坤和駱明道做出的歌曲風格太過甜膩?或者是要跟甄妮別苗頭的影響?鳳飛飛唱這首歌時似乎不大自然,咬字和唱腔的嬌氣特別刻意,尤其是一開始主歌的部分。到了副歌,她比較厚的聲線(也是比較有個人特色的部分)才展現出來,但卻又讓人覺得跟整首歌的嬌甜感不太搭。

倒是甄妮用她原本就比較高尖的嗓音和比較嬌豔的風格來唱,感覺跟整首歌很合得來,但是甜膩感滿溢到一個程度,就看你受不受得了了。還有值得一提的是,甄妮的廣東腔咬字,在唱「纏綿纏綿」那一段的時候,聽起來就像是「殘念殘念」,真是讓人印象深刻啊!

〈楓葉情〉中的鄧光榮罹了重病(有死沒死就不劇透了),34年之後的2010年他真的走了,其實算早。隔兩年年初鳳飛飛病逝香港,同樣也是有點讓歌迷們措手不及。甄妮、林青霞都還健在,但我們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1976年時他們怎麼看這所有的事情,以及,他們當時是否真心喜歡這首〈楓葉情〉。

--

--

魏玓 AdiWei

傳播是專業,影視是興趣,寫作是生活。